跨界卖酒 价格难以捉摸
来伊份要卖酒了。
想必众消费者在听到来伊份要卖酒后的消息都会产生"卖零食的去卖酒,这靠谱吗?"的疑问。
虽然在我们看来似乎有点无厘头和突然,但对来伊份来说却是"早有预谋"的。据了解,来伊份全资子公司上海醉爱酒业有限公司早在2018年12月18日就已成立,施辉为其法定代表人。与此同时,朱丹蓬还表示,来伊份很早就在茅台镇收购了一个酒厂,在正式公开出售之前只作为企业招待酒和礼品酒。
而来伊份也在今年2月19日获上海市松江区监督管理局许可的酒类商品经营许可证。拿到许可证后的来伊份便马不停蹄的开始布局酒类业务,氢财经了解到,目前其醉爱系列的酒已在淘宝、京东等渠道上线,虽然有自己的酒厂,但此次卖的酒却并不是自己的酒。
来伊份也表示,公司未拥有白酒生产工厂,主要经营模式为委托生产后由公司进行销售,销售规模存在不稳定性。
也就是说,来伊份目前卖的酒系贴牌酱酒,据北京商报报道,来伊份据酱酒产品的生产厂家系贵州省仁怀市的林河酒业代加工而成,而林河酒业与来伊份也并不存在股权关系。
此外,注意到来伊份醉爱系列的酒价格有点难以捉摸。氢财经在来伊份天猫旗舰店了解到,目前有两款酱酒在销售,6月9日其销售价格分别为1199元及1299元,6月20日却调整到499元和699元,如果加上优惠到手价则为489元和589元,不到半个月价格就已腰斩,这样的定价规则在消费者看来真是随心所欲,飘忽不定。不禁发出"难道跨度如此大的价格不会损害厂家及来伊份自己的利益吗?"的疑问。
酱酒厂商涉嫌商标侵权
此前《贴牌酱酒生死劫:8%产能创造40%利润,茅台清理2300款酒》报道中称,贴牌酱酒的门槛很低,只要肯花钱,就可以在茅台镇找到从商标到包装,从年份定价到条码申请的全套贴牌服务。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价,厂家无权干涉。
或许这也是来伊份两款酱酒价格飘忽不定的原因。同时,上述报道还表示,有些商家会先找厂家做一些样品来试试水,如果销量好就加量生产,如果不好,则会被品牌抛弃。这与来伊份公告中表示的"公司提前30个工作日书面预估月计划通知白酒生产工厂备产,销售规模存在不稳定性"的说法不谋而合。
此外,出于对一个"外来新事物"的好奇,氢财经在天眼查对林河酒业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林河酒业存在多条自身及周边风险并且还有10条预警提示,与此同时,还有因涉嫌商标侵权、虚假宣传等受到的投诉。
而目前林河酒业官网产品中心还赫然陈列着一款与茅台外包装及其相似的酒。
2015年时,其生产的茅味荷花酒还曾与深圳荷花酒业有限公司的一款国乡荷花酒外观高度相似。同时,宣传时还将其描述为为纪念抗战胜利作为钓鱼台国宾馆纪念活动专用,被指虚假宣传。
陷转型困局
就来伊份近年不尽人意的业绩来看,或许卖酒是其找寻的突破口。
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来伊份实现营业收入38.91亿元、40.02亿元、40.3亿元,虽仍在逐年上升,但增速却明显放缓,特别是2020年,不但营业收入增速放缓还实现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来伊份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同比微增0.59%;净利润-6519.5万元,同比下滑728.65%,如此大幅的下滑是来伊份近年布局不平衡的直接表现。
在如今电商快速的时期,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同行业的企业均在布局线上销售渠道,尽管来伊份也在布局,但效果却不甚明显。2020年来伊份实现的40.3亿元总营业收入里仅有14.7%来自于线上收入,这个占比远远低于同行的其他企业。氢财经此前《"零食第一股"来伊份上年巨亏,断臂求生靠卖子公司维持发展?》的文章中也分析到,过度依赖线下是导致来伊份亏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去年疫情的影响下,更加速了其亏损的速度。
虽然来伊份本就是靠线下门店起家,但过度执着于线下并不是长久之计,即便去年签下了人气小生王一博作为代言人,但因近年互联网流量红利正在慢慢地消退,导致其效益并没有预想中的高。
错过的互联网流量红利,线上渠道的铺设也不见效果,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都在告诉来伊份转型迫在眉睫,但没想到来伊份却选择了卖酒。可大佬云集的酱酒市场真的是来伊份的真命天子吗?不见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