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知产百科 > 文章正文

怎样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

日期:2023-04-18 17:09:25      点击:

所谓重要性是指一项错报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的临界值,也就是审计时可容忍错报的上限,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在审计实操中,审计人员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阶段时就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确定重要性水平是计划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下面就随小编来看看在审计中确定重要性水平及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吧。

一、选择基准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得到一个恰当的金额,将其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入或净资产,这时使用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项目作为基准更为恰当。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比如企业处于新兴行业,企业目前的战略侧重于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产品的定价不会很高,花费在宣传等方面的成本很高,审计年度利润很低,此时可以选择营业收入作为基准。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比如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如果企业的盈利水平比较稳定,可以将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但是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稳定,盈利和亏损交替发生,或者由正常盈利变为微利或微亏,或者本年度税前利润因情况变化而意外增加或减少,那么可以选择过去3至5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或亏损作为基准,也可以选择其他相对稳定的基准。

二、确定百分比

确定百分比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被审计单位是否为上市公司或公众利益实体,当被审计单位涉及公众利益时,确定的百分比通常会很低。

2.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

3.被审计单位是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是否有大额对外融资。

4.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

通常情况下,在风险评估阶段,被审计单位的评估情况越好,或是报表使用者对错报的容忍程度高,确定的百分比越高,反之则越低。

以上就是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作为从事审计工作的一员,应该掌握这一思路。

推荐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zhichunlu.cn/baike/20279.html

热门商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