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先刑后民的适用条件,以及先刑后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先刑后民”是法院在民事审判中先刑后民的习惯性做法,并无法律规定必须“先刑后民”,只是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有:一案的审理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的,该案中止审理,待中止审理的原因消除之后再恢复审理(大意)。
目前最新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0〕17号】第十条:“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与本案有牵连,但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的经济首缓犯罪嫌疑线索、材料,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划重点:不是先刑后民,而是“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
如果民事案件与刑桐空事案件是同一个法律关系,比如:名为借贷,实为诈骗,先刑后民我理解是适用先刑后民的先刑后民;
如果不是同一个法律关系,比如房介有正规合同,替房东代管房屋出局芹瞎租,后房介收取租金后逃逸,则承租人与房东之间不是一个法律关系,不适用先刑后民。这里有两个法律关系即——a、房东与房介之间的委托关系(房东有权追究房介的民事或刑事责任)先刑后民;b、承租人(租客)和房东之间的房屋租赁关系。如遇承租人与房东之间的诉讼,该民事纠纷法院应该及时受理、依法审理。
那么具体到非法集资犯罪案件,非法集资的犯罪事实是涉及刑事犯罪的,应移送侦查机关先刑后民;但如果还有另外的法律关系(比如有担保人),且担保人如果没有非法集资的故意,则我理解是可以对担保案件继续进行民事审理的,不必等刑事案件审结。
所以,经济担保,须慎之又慎!!!
先刑后民先刑后民的法律规定是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先刑后民,发现涉嫌刑事犯罪时,应当在侦查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实查清后,由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就涉及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或者猛禅由法院在审理刑事犯罪的同时,附带审理民事责任部分。在此之前不应当单独就其中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判决。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而且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又御戚相互关联,即适用先刑后民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枝拆尘,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先刑事后民事的法律规定:民事案件中发现刑事犯罪,而且该刑事犯罪事实会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责任承担的,应当中止审理,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事案件中由民事纠纷的,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审判之后对民事赔偿进行审理,也可以结束后另外提起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四条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段樱携附带民事诉讼。
《最高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四十七条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后及时提起。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当提交附带民事起诉状。
第一百六十一条 第一审期间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第二审期间提起的握伏,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可以在刑事判决、裁颂迟定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先刑后民原则是指在一个案件中,出现可能同时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规范的情况时,应当优先审理刑事法律关系。
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而且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又相互关联,即适用“先刑后民”原则。1985年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及时查处在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的经济犯罪的通知》就对先刑后民原则有了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如发现有经济犯罪问题,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管辖范围的通知》,将经济犯罪的启陆有关材料分别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侦查、起诉……”
1987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必须及时移送的通知》,又对这原则进一步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时,一般应将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全案移送,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和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如果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必须分案处理的,或者是经济纠纷经审结后又发现有经济犯罪的,可只移送经济犯罪部分。对于经公安、检察机关侦察,犯罪事实搞清楚后,仍需悄裂顷分案审理的,经济纠纷部分退回人民法院继续审理。”至此,我国经济审判工作中的“先刑后民”原则已十分明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当多的已经立案的经济纠纷案件同时也涉嫌经济犯罪或与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交织在一起,对这些案件应如何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又于1998年4月21日颁布了《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确立了以下原则。最高人民法院(1998)7号司法解释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案件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于经济纠纷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在涉及民刑交叉案件中,规定民刑配合的法律依据主要如下:
(1)《民事诉讼法》第151条第1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2)具体规范性文件:
A第一个规范性文件,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1985年8 月19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及时查处在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的经济犯罪的通知》;
B第二个规范性文件,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1987年3 月11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必须及时移送的通知》;
C第三个规范性文件是最高人民法院于1997年12月13日颁布的《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
D第四个规范性文件是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4月9日颁布的《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是在总结原有法律规范基础上,对刑民交叉问题作出的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规定,并正式提出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可以分开审理的基本原则。《若干规定》第十条强调:“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与本案有牵连,但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的经济犯罪嫌疑线索、材料,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第十一条规定源瞎:“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已立案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认为有经济犯罪嫌疑,并说明理由附有关材料函告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的,有关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经过审查,认为确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退还案件受理费;如认为确属经济纠纷案件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并将结果函告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可以说,《若干规定》第十至十二条部分内容明确体现了“先刑后民”的处理方式,但同时也赋予了法院主动审查权,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先刑后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先刑后民的适用条件、先刑后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推荐阅读:
5659人阅读
国家企业信用公示信息系统山西入口(企业信息公示年报流程)3916人阅读
如何查询商标注册情况(注册商标名称查询详细步骤)2542人阅读
广州红盾网企业信息查询系统入口(红盾网企业信息查询流程)1978人阅读
国家企业信用公示信息系统湖北入口(工商年报公示流程)1662人阅读
内蒙古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公示系统入口(企业公示年报流程)1555人阅读
辽宁省企业信用公示信息系统入口(工商年检具体操作步骤)1414人阅读
员工工资超过5000怎么扣税(5000以上扣税标准税率表)1393人阅读
食品经营许可证网上申请登录入口(山东食品经营许可备案系统操作流程)1207人阅读
国家企业信用公示信息系统四川入口(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填报流程)1146人阅读